稀土Dy掺杂ZnTe薄膜光学性能及其XPS研究

2014-07-17 李忠贤 内蒙古医科大学物理教研室

  本文采用真空蒸发法,在玻璃衬底上制备了稀土元素Dy 掺杂的ZnTe 薄膜。利用X 射线衍射仪、原子力显微镜、紫外- 可见分光光度计、XPS 对薄膜的物相结构、表面形貌、光学特性、元素成分等进行了测试。XRD 测试结果表明,薄膜的结构均为立方晶系闪锌矿结构,择优取向为(111)晶面,Dy 掺杂会使(111)峰强减弱;透射光谱表明Dy 掺杂会使薄膜的光学带隙减小;XPS 分析表明,薄膜的主要成分为ZnTe,掺杂后Zn 和Te 的特征峰均向高能端发生移动。

  全球的能源危机和环境污染问题越来越严重,高效且无污染的太阳能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。CdTe 是直接带隙半导体,禁带宽度约为1.45 eV,有着太阳能电池需要的最优能隙,因此CdTe 太阳能电池获得了迅速的发展。但是,CdTe 存在自补偿效应,难以实现重掺杂,所以获得稳定的欧姆接触是CdTe 太阳电池制备的关键技术之一。研究发现在P-CdTe 和金属背电极间沉积一层背接触层,由背接触层与金属之间的量子隧道输运机制实现低电阻接触,使CdTe 费米能级与金属背电极匹配,可以获得良好的欧姆接触。真空技术网(http://www.chvacuum.com/)经过调研认为理论与实践都表明,ZnTe 与CdTe 价带偏移小于0.1 eV,这么小的价带偏移可使ZnTe 与CdTe 的接触电阻很小或零势垒, 载流子很容易穿过。

  ZnTe 可以实现重掺杂,非常适合做CdTe 太阳电池背接触层,成为一种很有潜力的过渡层材料。自从Meyers 提出用重掺杂P-ZnTe 作为CdTe 吸收层和金属背电极间的过渡层以来,很多研究者用不同的制备方法制备了ZnTe 薄膜并进行了研究,Peter Meyers 首先在CdTe 吸收层和金属背电极间使用重掺杂的ZnTe 作为过渡层,并且利用热蒸发ZnTe:Cu 创造了当时转换效率11.2%的薄膜电池的最高纪录,T.A.G 等人用溅射法制备ZnTe:Cu 薄膜,Born 等人研究了用溅射法制备Cu 和N 掺杂的ZnTe 薄膜,使之成为p型半导体,A. Ichiba 等人研究用分子束外延的方法制备Al 和N 掺杂ZnTe 薄膜,X. J. Hou 研究用MBE的方法对ZnTe 进行Cr 的掺杂,邵军用Ti 对ZnTe进行掺杂研究发光,四川大学冯良桓等人研究了共蒸发制备的掺Cu 的ZnTe 多晶薄膜,并且发现随着温度的升高,薄膜呈反常电导率温度关系,进一步发展了CdTe 太阳电池的背接触技术。有研究表明,稀土掺杂可改变ZnTe 薄膜的晶格常数、能带结构、电子态密度及光电特性等。本文利用真空蒸发双源法制备了稀土元素Dy 掺杂ZnTe 薄膜,发现掺杂并没有改变薄膜的物相结构,但对薄膜的结晶、形貌及光学性质产生了明显影响,为CdTe 太阳电池背接触层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实验依据。

1、实验

1.1、薄膜的制备

  将纯的ZnTe 粉末放入第一蒸发源,纯的稀土Dy 放入第二蒸发源,再将清洗干净烘干的玻璃衬底放入蒸发室。玻璃衬底温度为室温,待蒸发室抽真空度达到5.0×10-4 Pa 以上时,调节衬底的转速为180 r/min,然后控制第一蒸发源的蒸发电流为45 A,通过改变第二蒸发源的蒸发电流制备不同掺杂浓度的Dy-ZnTe 薄膜,第二蒸发源的蒸发电流分别控制为50 A、60 A、70 A。

  将制备好的薄膜置于自动控温扩散炉中,并在N2 气氛中进行热处理,热处理温度为500 ℃,处理时间为10 min。

1.2、薄膜的性能测试

  利用荷兰Philip 公司生产的PW-1830/40 型X 射线衍射仪对薄膜样品的物相和结构进行测试,辐射源为CuKα 线,波长为0.15418 nm;利用安捷伦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Agilent Technogies 5500型原子力显微镜对薄膜的表面形貌进行了测试;利用美国PerkinElmer 公司生产的Lambda-750s紫外- 可见分光光度计对样品的光学性能进行测试; 利用英国ULVAC-PHI.INC 生产的KratosAmicus 型X 射线光电子能谱仪对薄膜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,分析室真空度为2×10-7 Pa,通过样品的全谱图、各元素的特征峰进行精细扫描,分析元素成分的变化。

2、结果与讨论

2.1、薄膜物相结构分析

  图1 为不同掺杂浓度的ZnTe 薄膜XRD 图谱,样品的热处理温度均为T=500 ℃,Dy 掺杂ZnTe 与纯ZnTe 的物相结构均为立方闪锌矿结构,并未出现六方纤锌矿结构,薄膜中也未出现其他物相,说明薄膜中的镝可能以替位原子形式存在。所有薄膜的三强峰仍对应(111)、(220)、(311)晶面,择优取向均为(111)晶面。但是随着掺杂量增加,(111)、(311) 峰的峰强逐渐减弱,(220) 峰的峰强有增强的趋势,并在衍射角为27.48°处还出现强度较弱的Te(011)的衍射峰,随着掺杂浓度的增加,单质Te 的衍射峰增强,Dy 掺杂抑制了薄膜的结晶。

纯ZnTe 和Dy 掺杂ZnTe 薄膜的XRD 图谱

图1 纯ZnTe 和Dy 掺杂ZnTe 薄膜的XRD 图谱

  根据谢乐公式和布拉格公式:

谢乐公式和布拉格公式

  式中,D 为晶粒尺寸,K=0.89 为常数,λ 为x 射线波长,B 为半高宽,θ 为衍射角,d 为晶面间距,n为衍射级数。分别计算了样品晶粒尺寸、晶格常数和晶胞体积,如表1 所示。由表中数据可知掺杂样品的晶粒尺寸、晶格常数、晶胞体积比纯ZnTe 样品的尺寸要小。但随着掺杂量的增大,样品的晶粒尺寸等逐渐增大。可能由于掺杂Dy3+ 的离子半径大于Zn2+ 的离子半径。Dy3+ 以替位的形式取代Zn2+。由于Zn 离子与Dy 离子大小不同,掺杂使晶格发生畸变,引起ZnTe 薄膜中额外残余应力的产生,使晶格常数变大。

表1 Dy-ZnTe 薄膜的晶粒尺寸、晶格常数和晶胞体积

Dy-ZnTe 薄膜的晶粒尺寸、晶格常数和晶胞体积

3、结论

  (1)XRD 测试结果表明所有薄膜的三强峰仍对应(111)、(220)、(311)晶面,择优取向均为(111)晶面;随着掺杂量增加(111)、(311)峰的峰强逐渐减弱,(220)峰的峰强有增强的趋势,Dy掺杂抑制了薄膜的结晶。

  (2)XRD 和原子力显微镜表面形貌测试都表明,掺杂后薄膜的晶粒尺寸减小。

  (3) 光透射图谱表明纯ZnTe 薄膜的光学带隙最大,随着掺杂浓度的增加光学带隙逐渐减小。

  (4)XPS 图谱分析表明薄膜的主要成分为ZnTe,掺杂后Zn 和Te 的特征峰都向高能端发生移动。